淩統在城中正憂悶間,自有朱然之弟,朱才、朱紀進言說道:“大都督,如今城中糧少兵多,不能久守,我等當率吳、楚之衆,出城與涼軍決一死戰。
”
淩統聞言大怒道:“本都督意欲堅守,等待陛下援軍,爾等卻要讨戰,難不成想要本都督敗于陣前?
若再言出戰,必斬!
”
兩人遂退出大帳回歸本寨,朱才仰天長歎道:“淩統不聽忠言!
我等不如早降,縱使到了大涼,有大兄招撫,自是安然無恙!
”
朱紀深以為然,聽從二哥之言。
當夜二更時分,朱才、朱紀二人逾城前去降涼,韓炜盡皆重用。
城中雖然有能戰将士,卻都再不敢言戰。
一晃秋去冬來,城中眼看糧食吃光,全琮長子全緒看到本部軍士成片餓倒,隻得來報告淩統:“糧食斷絕,軍士餓死,不如将北方的軍兵盡數遣散回鄉,以節省糧食。
”
淩統大怒道:“爾等欲放北軍,莫非助敵乎?
”喝令左右推出斬首。
全寄、全怿看到兄長被殺,就各拔短刀,斬殺了數十人後飛身上城,一躍而下,越過城壕到涼寨中投降。
韓炜深恨全琮當年火燒勇王宮之仇,自己險遭喪子之痛,想要把他倆斬首。
鐘會勸谏道:“那時罪在全琮,現其已經身亡,其子勢窮力盡來降,如果斬殺降将,那是助淩統堅定城中抵抗之心。
”
韓炜聞言,深以為然,就召全寄、全怿入帳,用好言撫慰,賜給駿馬錦衣,加封為偏将軍、關内侯。
兩人拜謝後,上馬繞城大叫道:“我等二人蒙太初皇帝赦罪賜爵,爾等還不早早歸降!
”
城中軍兵聽到後,都商議道:“文家是涼帝的仇人,現在還被重用,更何況是我等?
”于是都想投降。
淩統聽說後大怒,日夜親自巡城,不時殺人立威。
但随着外圍由孫翊率領的東吳援兵兩度被趙雲、馬超等擊退,廬江已然被重重包圍,陳武等多次試圖突圍亦失敗。
又一年春至,淩統哈哈大笑。
因為廬江一帶每年都會下大雨,一下雨便要漲水,一直淹到廬江城下。
所以諸葛誕看見韓炜諸部在城下紮營非常高興。
淩統對衆将言說:“是固不攻而自敗也。
”
可讓淩統沒想到的是,天公不作美。
自從韓炜軍紮營開始,就一滴雨都沒下,是少有的大旱。
等到城破,涼軍進入壽春,當天就下了一場暴雨,把城外涼軍的大營都給淹了。
陳武又勸淩統不要再等東吳援兵,率全軍攻向一方突圍,但淩統不聽,更意圖要斬陳武。
陳武無奈唯有自己突圍,也因水災之故,韓炜令各部以安撫軍心為主,疏忽了圍城,還真就讓他逃回了江東。
時年正月,軍糧漸漸枯竭,淩統拼命突圍,但傷亡慘重,被逼撤回城内。
二月,淩統使勁渾身解數帶僅剩的幾百人突出重圍,可路遇韓炜設伏,韓炜意欲招降,淩統誓死不從,遂力戰韓炜,最終死于涼帝鐵戟之下。
其麾下數百人被俘,韓炜愛惜這些悍卒之勇,再次招降,數百人堅決不降,更說道:“為大都督死,不恨。
”行刑時排成一列,每斬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始終無人投降。
韓炜感慨萬千,遂下令為淩統修築陵墓,并将着數百人各自立碑,以為哀悼。
這正是:忠臣矢志不偷生,淩大都督帳下兵。
薤露歌聲應未斷,遺蹤直欲繼田橫!
卻說吳兵大半降魏,鐘會進言韓炜道:“啟禀陛下,吳兵老小,盡在東南江、淮之地,今若留之,久必為變;不如坑之。
”
郭嘉卻阻攔道:“不然。
古之用兵者,全國為上,戮其元惡而已。
若盡坑之,是不仁也。
不如放歸江南,以顯涼國之寬大。
”
韓炜深以為然道:“奉孝此言,妙論也。
朕以仁德立世,南蠻尚且不究,更何況我漢家兒郎?
”遂下旨将吳兵盡皆放歸本國。
随着淮南徹底平定,東吳又一任大都督淩統亡故,東吳局勢愈發緊張。
吳黃龍大帝孫權聽說大都督淩統陣亡,連咳鮮皿,憂慮成病,卧床不起,怕是命不久矣。
于是召老丞相張昭入宮托孤,讓太子孫和并讓其出迎張昭。
張昭來到病榻前,被孫權緊緊抓住胳膊,顫顫巍巍手指着孫霸離世,死不瞑目。
黃龍大帝權,體量聰明,善于任使。
賦政施役,每事必咨。
教養賓旅,親賢愛士。
賞不擇怨仇,而罰必加有罪。
臣下皆感恩懷德,惟忠與義。
帶甲百萬,谷帛如山。
稻田沃野,民無饑歲。
所謂金城湯池,強富之國也。
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
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
大吳曆,嘉禾年間,吳黃龍大帝孫權駕崩,其子孫和繼位,改元赤烏。
孫權一死,江東大亂。
同年,老丞相張昭、老将黃蓋、程普等相繼壽終正寝,江東黨跟武将派一時間群龍無首,各自為戰。
有支持故太子桓王孫紹的,有支持孫權寵愛的四子武王孫霸的,而獲得支持最少的便是吳帝孫和。
江東危局,孫和采納大都督陳武之策,欲請當年的上大将軍周瑜出山,意圖穩固朝綱。
然則周瑜因當年被孫權罷黜心如死灰,故不見客。
再三相請之下,使得周瑜不厭其煩,無奈隻好帶着妻兒遠離建業,遊曆天下去了。
韓炜聽聞江東大亂,不勝欣喜。
遂令趙雲、馬超、黃忠、甘甯、太史慈兵分五路進發,自領典韋、許褚為中軍,六路大軍直殺吳都建業而去。
可此時東吳亦然不能一緻對外,孫紹畢竟是故太子,還是可以輕而易舉的拉攏到不少東吳老臣之子,比如淩統之子,淩烈、淩封,雖然被孫權收為義子,但他們從小是聽着孫策的故事長大的,孫權在他們心裡,永遠比不過孫策。
更擔任過孫紹的太子侍郎,自然以孫紹馬首是瞻。
而武王孫霸卻更具備實力,有丞相步騭、大司馬呂岱、中書令孫弘相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