蔔十九把噴水筏子在黃河裡掉個頭,又向黃河東岸壓來。
“這簡直就是欺負還不了手的娃娃嘛,靠上去再打三炮!
”,蔔十九命令道。
兩名水手埋頭踩動轉輪,筏子後發出滾滾水波,筏子又靠向岸邊。
由于水流的關系,筏子的速度比順水時慢了許多。
筏子所到之處,愛新國士卒紛紛四散。
“人太少了,打一炮不劃算。
拿鳥铳的先自己看着打。
”
一顆炮彈離噴水筏子幾丈“噗通”落入黃河,激起幾尺高的水柱。
“副司令,在那邊!
”
蔔十九抱起望遠鏡。
黃河岸邊一架将軍炮車正對着自己的筏子。
蔔十九拿開望遠鏡。
炮車大概離自己有六七百尺。
“沖上去,轟它一炮!
”,蔔十九大聲命令,“麼哦麼哦麼!
”
“嗬嗬西左,嗬西左嗬西左嗬西左……”,踩輪子的水手一聽蔔司令起頭,立刻喊起船夫号子。
噴水筏子上的炮手調整炮架方向,筏子正對将軍炮車駛去。
岸邊愛新國的将軍炮剛放完一炮,管炮正用鐵杆清理炮膛内的火藥殘渣。
沒想到筏子氣勢洶洶地迎面而來,管炮拔出鐵杆急的連聲高喊:“快!
快!
”
“呲——”,一塊濕布被塞進發燙的炮膛,冒出一股水汽。
管炮用鐵杆胡亂捅兩下濕布,用鐵杆帶出冒着火星子的布摔在一邊。
“呲——”,又一塊濕布被塞進炮膛。
管炮用鐵杆頂着濕布在炮膛裡來回旋轉幾次,拔出濕布。
“快裝藥!
”
一名炮手取過事先配好分量的火藥,倒入炮管。
管炮換了叫做“送子”的一個圓形扁頭的長木杆,輕輕把火藥頂入炮膛底部。
管炮右手拿一柄木錘,“當當”地敲擊“送子”末端。
将軍炮打得好不好,除了事先拿捏火藥的分量,臨場全憑敲這幾下,敲地輕了,火藥太虛,敲地重了,火藥太實。
“裝木馬子!
”
炮手塞進炮口一個大木頭塞子。
管炮敲着送子“當當”地把木馬子送到炮膛深處。
“裝炮子!
”
炮手抱過兩斤重的鉛子,咕噜一下丢進炮管。
“瞄準!
”
另一名胳膊上纏着火繩的炮手這時才走上前,擡起炮車車轅,先往後拉幾步,換個方向對準裝甲筏子,再把炮車推向前。
一塊小石頭正卡在炮車車輪低下,“咯噔”,炮車頓住了。
兩斤重的鉛子咕噜一下掉在地上。
管炮一腳踢開小石頭,“想死呀?
快點!
”
纏着火繩的炮手抽拉幾下炮車,放下車轅。
管炮撿起鉛子,重新扔回炮管。
火繩炮手用針刺透炮管尾部的火門,插入一截火繩。
管炮抹一把汗,回頭看看駛來的筏子,還有四百尺水路。
“她奶奶的!
”管炮暗暗罵一句。
這個距離不遠不近,炮管高低最難拿捏,不如放近一點再開火。
管炮繞到将軍炮後面,撅着屁股左瞄右瞄,一眼就看見對面筏子上三門黑洞洞的虎蹲炮口。
管炮一個激靈,左右看看,四下都是向後撤的八旗兵。
“她奶奶的!
點火!
”
說罷管炮閃得遠遠的。
炮手用胳膊上的火繩引燃火門中的火繩,立刻就往後跑。
“轟!
”
将軍炮一聲怒吼。
二斤重的鉛子帶着風聲,擦着蔔十九的噴水筏子高高翹起的船頭蘆葦,落入筏子後十幾丈的水中。
蔔十九看看身後遠處鉛子激起的水柱,不屑地評價:“這一炮還不如剛才。
”
蔔十九大喝一聲:“麼哦麼哦麼!
”
噴水筏子速度又提高一截兒。
愛新國炮手發現這一炮打偏,迎面的筏子像是被激怒一樣,大聲地嚎叫:“管炮,現在咋整?
”
管炮罵一句:“她奶奶的”,撒腿就跑。
将軍炮四周的人一下跑空了,蔔十九呵呵直笑:“沖上去,把炮搶回來!
”
通訊兵傳令:“副司令,參謀長發命令讓我們撤。
”
蔔十九不相信:“你可看真了?
别搞錯了!
”
通訊兵急道:“不會錯。
參謀長發的是旗語軍令,連發了三遍。
”
蔔十九望望空無一人黃河岸邊的将軍炮,有些舍不得:“這個孫定遼是不是被愛新國打怕了?
算了,上去打一炮出出氣。
”
噴水筏子堅定地駛向将軍炮。
“唔—嗚”
一陣低沉的聲音從蔔十九腦袋頂上沖過,越過筏子不見蹤影。
筏子上的虎蹲炮手大叫:“是紅毛子大炮!
”
蔔十九毫不在意,“不急,你看炮子都偏到啥地方去了。
”
虎蹲炮手急得猛喊:“紅毛子炮的大鉛子隻要蹭上,咱們就得完蛋!
”
蔔十九也不耐煩了,“這不還沒蹭上嘛。
”
空空蕩蕩的戰場上,噴水筏子四平八穩地駛到離岸邊兩百尺,“轟”,狠狠地向将軍炮發了一火。
“唔—嗚”
又一陣低沉的聲音從筏子左舷掠過。
這回筏子上的人看清了,一枚大鉛子幾乎貼着水面鑽入黃河,劃出一條幾丈長的水花。
在上遊一千尺左右有四門紅夷大炮正在緊張忙碌。
虎蹲炮手雙手抱着腦袋哀求,“司令,快撤吧,紅毛子炮會越打越準的。
”
蔔十九扭頭問:“為啥?
”
遼東虎蹲炮手都快急哭了,“先開炮的會把炮口高低告訴後開炮的,後面開炮的跟着調炮口,自然一炮比一炮準。
”
蔔十九心裡盤算,愛新國有四位紅夷大炮,還有兩炮沒開,照這架勢下去估計危險。
“倒車!
”,蔔十九終于下令。
虎蹲炮手一個健步沖到轉輪前,推開水手,自己拼命地踩。
噴水筏子先減速,然後停止,然後緩緩後退,然後退得和水流一樣快,最後退得比水流還快,片刻之間撤下一千多尺。
蔔十九下令:“抛錨!
”
噗通噗通幾個沙袋抛入水中。
筏子後撤的速度迅速降下來。
虎蹲炮手叫道:“司令,不能停,一停下我們就成了死靶子。
”
蔔十九喝道:“害怕個啥!
你不是說紅毛子炮要一炮一炮地調炮口嗎?
咱跑了這麼遠,他們不得重來?
”
噴水筏子駐錨在河心,東岸的愛新國兵像大風一樣卷土重來。
一門一門将軍炮和虎蹲炮陸續架在河邊,炮位之間多則一裡,少則半裡,炮口指向寬闊的河面。
炮位一直延伸到青山嘴通路,還在不停向裡延伸。
。
說實話蔔十九不怎麼在乎将軍炮,卻有些忌憚虎蹲炮。
虎蹲炮一打一大片,再想去東岸岸邊炮轟愛新國是不可能了。
一隊一隊的八旗士卒從那些炮身後走過,重新進入青山嘴通路。
蔔十九眼睜睜地看着他們填平第三營挖的壕溝,繼續向裡開進。
“唔—嗚”
“噗通!”
又一發紅夷大炮的大鉛子落入噴水筏子附近水中。
蔔十九看一眼鉛子落水位置,吩咐道:“等他們再打兩炮,然後換個位置。
”
通訊兵報告:“總部命令撤退!
”
蔔十九一怔,“總部?
你是說總部命令,不是參謀長?
”
通訊兵确認:“是!
”
蔔十九不甘心地下令:“撤!
”
———————
參考資料
紅夷大炮能打多遠?
讨論紅夷大炮射程的時候需要區分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
前者是指火炮所能夠得到的最大的抛射彈丸的距離,一般情況下,炮膛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接近45度射程最遠(考慮到空氣阻力,45度的時候抛射的距離反而略小);後者是指火炮在保持足夠的殺傷力和命中精度的時候所能達到的射程。
現代火炮不再重視區分這兩個概念,現代火炮即使在最大射程上也能夠保持相當的威力和精度。
但紅夷大炮時代,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更類似今天的步槍:一般的步槍針對人體目标進行射擊的時候有效射程是400米,但是實際上步槍子彈在1000多米外仍具有緻命的殺傷能力,其最大射程更是超過數千米。
明清之際,可以使用的炮彈有兩種,一種是實心球形炮彈,一種是“散子”。
按照戚繼光的說法,裝填散子過程相當繁瑣,首先需要把火炮豎立起來,對于重達千斤的火炮而言,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然後裝填火藥,在火藥的上方安放木質的隔闆(馬子),最後在隔闆上面放置彈丸,彈丸之間需要填充泥土。
小心壓實後才能準備擊發。
對于紅夷大炮而言,首先其身長達到接近三米的長度,按照以前的辦法裝填“散子”就不可能了。
在炮身水平,甚至有一定仰角的情況下裝填“散子”也無疑是極其困難的。
所以,明清之際的紅夷大炮所采用的應該還是實心球形炮彈。
同時,滿清的文獻表明,當時鑄造的紅夷大炮鉛子都是大顆,即沒有霰彈,也沒有類似西方的葡萄彈。
紅夷大炮如果發射實心彈的仰角是45度,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落地的角度肯定會大于50度,假設騎兵從地面到頭頂的角度是220厘米,最大寬度是90厘米,實心炮彈“粘着死,碰着亡”,那麼其有效的殺傷面積不過區區可憐的184厘米X90厘米,隻有某人特别倒黴進入到這個區域内才能被殺傷。
當時的紅夷炮鐵炮在射擊約600發、銅炮約1000發後,就已不堪用。
數千斤的火炮價格昂貴,部署和運輸極其困難,所以必定會盡力讓每一發炮彈都起到最大的殺傷作用。
實際上,這類滑膛前裝炮在使用過程中都是以非常小的仰角進行發射的,而且在仰角小的情況下,還有極大的概率會發生跳彈。
跳彈,甚至是二次的跳彈都具有極大的殺傷力,利用實心球形炮彈巨大的動能在敵人的行列中“殺出一條皿胡同”、“一炮糜爛數十裡”,才是這類武器最大的價值。
曾經有紀錄33名帶甲的西班牙重騎兵被同一發炮彈打死。
威尼斯共和國曾經對60磅的火炮做過測試,得出的結論是它能夠在640米的距離長保持足夠的威力和精确度,但是如果不考慮威力和精确程度,其炮彈最遠可以飛行3000米,換句話說它的最大射程是3000米,有效射程是640米。
1598年工程師EugenioGentilini發表了一份各種火器的直瞄射程和最大射程的表格,涵蓋了從火槍到120磅重型火炮的多個型号。
根據這份表格,火炮的直瞄射程在200碼至300碼之間,而最大射程,對于重型的火炮而言,可以達到3.5到4公裡,而輕型火炮則可以短至2.5公裡。
據此,一些研究16世紀軍事科學的文章認為當時炮兵開火的距離應當在300碼到1000碼之間。
直瞄射程指的是可以直接利用三點一線的原則進行瞄準。
直瞄射程并非是炮膛軸線絕對水平時的射程,通常情況下,瞄準線于炮膛軸線并非平行,而是存在一個夾角。
有經驗的炮手會根據目标實際命中點調整這個夾角。
第一次鴉片戰争的虎門之戰中,兩艘英國的74炮軍艦分别在威遠炮台360米和540米處下錨與炮台對射,結果是炮台被摧毀,而兩艘軍艦沒有受到任何實質損失。
虎門之戰清軍丢盡了臉面(如果還有臉面的話),20年後,1859年6月25日在大沽炮台稍微挽回一些。
根據當時英軍的現場紀錄。
數艘英軍小型船隻在距離大沽炮台500-700碼的地方遭到炮擊,3-4艘被擊沉。
如果利用紅夷大炮攻打城牆等的巨大的靜止目标,有效射程和攻擊效果應該被放大。
崇祯三年五月,明軍反圍灤州。
孫元化“自配藥彈、自備車牛”,将紅夷大炮的炮隊交付黃龍,并令千總吳進勝專管,他還特制了“奉旨調度”的令箭,避免“他将不知利害,調炮離營”。
黃龍以紅夷大炮連攻三日,轟破垛口二處而登城克複。
金軍陣殁者四百餘人,奉命留守的大貝勒阿敏屠城脫歸,被皇太極一撸到底。
明人盛贊紅夷大炮長于攻城:“能洞裂石城,震數十裡。
”
明清戰争後期,滿清的紅夷大炮數量和質量都反超大明朝。
清人曾發出豪言:“将炮一百位擺作一排,憑它哪個城池,怎麼當得起三四日狠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