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長河複生記

第113章 架田

長河複生記 大簡 4097 2024-01-31 01:15

  土匪島外,浮島兵營。

  尕李廣、一條龍和狼山堂五哥圍坐一口熱氣騰騰的湯鍋。

  湯鍋架在浮島軍營的院内新修的一個竈火上。
竈的底部用報廢的石膏盾牌同蘆葦地基隔開,生火的時候要專門用水把竈周圍的蘆葦澆濕。

  尕李廣盛上兩碗魚湯,先遞給一條龍一碗,

  “龍爺,以後你們在水裡的時候,好賴給上面的弟兄打個招呼。
肉不敢說,象今天這樣的熱魚湯我管夠!

  又遞給狼山堂五哥一碗,

  “五哥,你今天可是好心辦錯事了,這兩駕筏子是給咱送禮的。
被你在水裡紮漏一架,結果咱收的禮就少了一半。

  五哥被尕李廣說得有些内疚,接過碗解釋,

  “我光想着毀掉後頭的筏子,叫前頭的筏子沒辦法退回去,你們好堵住打。
要是早知道是送禮的,我就在水裡悄悄推他們一把。

  一條龍呵呵笑着,“五哥,你不要聽尕李瞎念叨,下回碰上了照樣紮狗日的皮胎。
你今天在水裡泡的時間長了,多吃些辣子去去寒。

  五哥憨厚地笑笑,“不算啥,入狼山堂的時候發過誓,咱有這本事,就該多遭些罪,以後娃娃們日子能過得好就行。

  一條龍指着尕李廣對五哥說,“我看不用以後,這尕娃現在就過得好!

  尕李廣開心地笑了,他确實打心裡感覺現在的日子不錯,幾次換班都不想下去。

  在浮島上尕李廣自己有一間單獨的房子,他把配發的指南縫衣針改成了魚鈎,沒事就在島上釣魚。
白天在蘆葦地裡經常可以撿到野鴨蛋,傍晚人少的時候還可以用箭射野鴨子。

  這幾天野魚、野鴨不斷,竈上永遠翻騰着一鍋老湯。
過往的民兵百姓,都願意拐過來喝一碗,尕李廣值班又沒什麼具體事,隻要來了人就熱情接待,喝了熱湯還要塞個鴨蛋才放人走。

  不過魚肉蛋吃多了,就特别想吃菜。

  尕李廣閑的沒事的時候“做”了一塊菜地。

  土匪在葦溝裡設路障,民兵清理出來的大小木頭在水面浮了一片。
尕李廣照着工匠們做蘆葦平台的法子,先用木頭做一個架子,再用蘆葦束打底,最後把爛蘆葦、爛泥混在一起一股腦兒填在架子裡。
一塊兩丈見方的菜地就做好了,就漂在軍營後面的水面上。

  長勝碼頭每天送來野菜,一頓吃不完,第二頓就蔫了。
尕李廣就把送來的野菜先種在菜地裡,連水都不用澆,吃的時候現摘,頓頓吃新鮮的。

  喝湯的人也不空手來了,幹活兒時随手挖的野菜,每次來都給尕李廣的菜地裡種一些。

  直到有人發現了一大片野菜,直接把尕李廣的菜地用筏子拖了去,野菜連根帶泥一起移栽過來,把個兩丈見方的菜地全鋪滿了!

  這種野菜百姓叫做水蒿子,簡直是見水就長。
剛采了一遍嫩蒿子芽,睡一覺起來又是郁郁蔥蔥地一大片。

  五哥羨慕地盯着尕李廣的水蒿子菜地,“這菜地的爛泥肥得很,漂在河上不缺水,說不好都能種大米!

  獵戶尕李廣從小在山區長大,沒吃過大米,也沒見過稻田。
但是他沒少聽老兵吹噓甯夏衛的大米飯鴿子魚,不由地開始暢想,“要是能有大米飯,配上黃河大鯉魚,肯定比甯夏衛的好!

  一條龍回想着以前自己見過的水田,開口說道:“尕李,你可能要立功了,這事我得馬上報告。

  一條龍返身進屋用對講機聯系總部,再出來時一臉嚴肅。

  “尕李廣,你準備一下,一會兒莊稼把式過來。
五哥,咱倆的差事來了,客人要回去,咱倆送一送。

  尕李廣親熱的往上湊了湊,“龍爺,你稍微給透個風,咋個送法?
我能幫上啥忙?

  ……

  耿軍師坐在返航的筏子上,突然想哭。

  這一回老巢,就是死路一條。

  四面四架筏子,把自己“護”得嚴嚴實實,連跳河都尋不見個空隙。

  肚子裡餓得咕咕直叫,耿軍師掏出道士送的野鴨蛋,腦子裡回響起臨别時道士的耳語,“抓緊吃,不要蘸鹽,要不然蛋壞了都嘗不出來!

  尋思半天,耿軍師猜不透這裡的玄機,默默地剝了鴨蛋,一口一口吃掉。

  到了葦溝溝口,兩架筏子迎面而來,替換了原先護航的筏子。
一前一後,緩緩而行,一直把軍師夾持着送到路障水域。

  筏子上的小将軍“啪”的丢過二杆子的馬刀,高聲喝道:“一路走好!

  睹物思人,還有道士的詛咒:“做不成人就做個騾子”,軍師内心頓時縮成一團。

  去時三人,回來一雙。

  沒了二杆子,小喽啰把個筏子駕得是東倒西歪,慢慢騰騰終于挪回老巢。

  大當家早得了消息,已然候在碼頭。

  想起大杆子臨出發耍滑頭,耿軍師眼淚奪眶而出。

  ……

  尕李廣剛回到浮島軍營,看見王二牛領着幾個百姓正在菜地拔自己的野菜。

  “王總管,吃了嗎?
來喝一碗熱魚湯!

  尕李廣老遠就高興地招呼。

  “李隊長,不急喝湯!

  王二牛開始帶人刨自己的菜地。

  尕李廣急了,拔幾顆菜不要緊,刨菜地,這是要絕了收成啊!

  “不準動我的地!
”尕李廣高聲呵斥。

  王二牛擡起頭,“不動你的地,把式咋能看出你這塊地的好壞?

  原來是莊稼把式來了。

  幾個把式一直把菜地挖透,又是看滲水,又是看菜根,嘀嘀咕咕一陣子。

  王二牛對尕李廣說:“李隊長,你大概要立大功了!

  尕李廣眼露興奮,“能種大米?

  二牛肯定地回答:“十有八九能種!

  尕李廣激動地摘下鐵盔,“大米飯!
大米飯!
有大米飯吃咯!

  二牛攔住他,“别高興太早,今年是來不及了。

  尕李廣一點也不失望,“明年也行!
隻要能種,我就願意等!

  二牛被尕李廣情緒感染,連日的疲憊一掃而光,說道,“告訴你吧,你這水田最大的好處不是種大米!

  “總管,那是啥好處?

  “你猜!

  尕李廣眼珠轉一轉,“不用澆水?

  “不是!

  尕李廣撓撓頭,“賊人來了,能拉着跑?

  二牛笑開了懷,“也不是!

  尕李廣獵戶出身,種地不在行,直接放棄,“王總管,你就趕緊說吧!

  二牛掀開謎底,“陸上新開荒的田,要一兩年才能變成熟地;你這種河上的田,用的是河泥,當年就能種菜種糧,産量絕對低不了!

  不一會兒水面上來了大大小小幾十隻筏子,全都載着工匠和百姓。

  工匠收攏了到處漂着的爛木頭,做成大小一緻的木架子,百姓分頭挖河泥、鍘葦草,最後由經驗豐富的“筏子匠”統一組裝成兩丈寬五丈長,正好一分地大小的“架子田”。

  等到太陽落山,“架子田”一塊接一塊地被生産出來,鋪滿了水面。

  —————————

  參考資料(與情節無關,不感興趣的讀者可跳過)

  水上農田與水蒿子

  浮田、葑田、架田,是漂浮在水上的農田。

  《南方草木狀》,據說由晉代人稽含所編寫,書中記載南方人開始用蘆葦編成筏,筏上作小孔,浮在水面上,把蔬菜種子種在小孔中,就如同浮萍漂浮在水面上,種子發芽後,莖葉便從蘆葦的孔中長出來,随水上下,成為南方一種特奇的蔬菜。
這種浮田,用蘆葦或相近似的材料編成筏,浮于水上,其上面沒有泥土覆蓋,主要用于種植水生植物,如蕹菜(空心菜)等,這種用浮田種植蕹菜的方式,幾個世紀以來,主要流行于廣東和福建等地,直到今天,廣東廣州地區仍實行在筏上種植水蕹,其方法是等到新梢長出30厘米左右,即拔起以棕繩或竹支夾緊,四周固定,浮于水面。
因此,人們把這種從造耕地稱為“浮田”。

  葑田的葑,和今天的茭白屬于同種植物。
葑田最初是由泥沙淤積菰葑根部,日久浮泛水面而形成的一種自然土地,利用時先要将上面的菰葉割去,經耕治之後成為葑田。
葑田之名最早見于唐朝,唐詩中有“路細葑田移”的詩句。

  後來人們做成木架浮在水面,将木架裡填滿帶泥的菰根,讓水草生長糾結填滿框架而成為人造耕地。
不過這種人造耕地,在宋代以前仍舊稱為葑田。
為了防止它們随波逐流,或人為的偷盜,人們用繩子将其拴在河岸邊;而有時為了防止風雨迫打,毀壞莊稼,人們又将其牽走,停泊在避風的地方,等風雨過後,天氣好轉,再把它們放去到寬闊的水面。
元代則正式将葑田命名為架田。
架田已突破了葑田的限制,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造耕地。

  五代時期,一本名為《玉堂閑話》的書中曾記載了一個菜地被盜的案子,說的是廣州番禺縣有人到縣衙告狀,稱自己的一塊菜地被人盜走,現發現這塊菜地就在某處,請縣官做主,追回菜地。
縣官雖覺蹊跷,但還是進行了調查,原來這個被盜走的菜地是一種飄浮在水面上的,由泥沙自然淤積水草根部而形成的,并由人工加以開辟利用的人造耕地。

  宋代時,千頃碧波的風景名勝杭州西湖上漂浮着葑田。
西湖葑田發展到鼎盛期,一度使湖面越來越小,灌溉能力越來越小,甚至連市民生活用水也成問題,最終成為一大隐患。
有見于此,蘇東坡到杭州任通判的時候,向上級寫了一份報告,提出了開挖西湖的請求。
于是招募民工,将葑田挖起,堆積成長堤,就是今天的蘇堤。

  南宋時期,葑田在江南水鄉已較為普遍。
南宋詩人範成大的《晚春田園雜興》詩中有“小船撐取葑田歸”,說的是當時江蘇吳縣一帶水上葑田的情景。

  成書于元代的《王桢農書》,對架田有詳細記載并附插圖。

  現在墨西哥城附近的阿茲台克(Aztecs)的地方自古有種植浮田的傳統。
用蘆葦做成筏子,上面加有泥土,種植蔬菜和玉米,當地稱為“Chinampas”。

  ——

  水蒿子,又名蘆蒿、蒌蒿、水艾菊科蒿屬植物,多年生草本。
地下根莖密布,地上繁殖旺盛,水田邊或水池岸邊可成為優勢種,甚至可形成單優種的純群落,分布于中國各地。
嫩莖葉可涼拌、可炒食,南京名菜“蘆蒿炒香幹”是也。
筆者認為是和空心菜一樣的架田絕配蔬菜。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