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大明1630

大明1630 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敵(4)

大明1630 奶瓶戰鬥機 2391 2024-02-27 23:12

  太陽已經升起老高了,曠野上的晨霧也漸漸的散去了,滿清大軍的軍陣已經清楚的出現在了吳三桂的眼中。
從對面軍陣的旗幟上,吳三桂輕而易舉的認出了對面統兵的将領都有哪些。

  “是黃台吉和他的兩黃旗,還有正紅旗和鑲藍旗,兩白旗到哪裡去了?
”吳三桂默默想道。

  這時候,一隊大概有十來騎的騎兵從對面清軍的軍陣中跑了出來,他們以松散的隊形緩緩地向着山海關關城靠近。
吳三桂知道,這隊騎兵多半是來喊話的。
因為面對着四丈多高的關牆,這十來個騎兵是幹不了别的事情的。

  這十多個騎兵的隊形非常的散,開炮射擊他們,效率會非常低。
至于用火槍或者弓箭,他們也不會傻乎乎的跑進火槍和弓箭的射程。
果然,這些騎兵在靠近到百多步的距離的時候,就轉向了和關牆平行的方向,一邊策馬奔馳,一邊高喊着要城中的明軍投降。

  “這真是胡兒學得漢人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這些蠻夷,他們當年無家可歸的時候,我們漢人出于好心收留了他們,如今他們緩過勁了,就趁着我們有麻煩的的時候,背信棄義的襲擊我們!
這真是農夫和蛇!
”在吳三桂的身邊,一個人突然說道。
吳三桂轉頭一看,卻是模範軍派到這裡指揮炮兵的指揮官鄧肯。
此時鄧肯正用右手捋着自己的金黃色的胡子這樣說,他的頭發全都被頭盔蓋住了,如果他把面甲放下來,讓人看不到他的大鼻子和綠眼睛的話,單單聽他說話,或者是看他的裝扮,還真看不出來他是個泰西人。
而鄧肯本人,也總是習慣将自己歸于漢人。
按他的說法,“漢人”是以精神,而不是皿統來确定的。

  “鄧将軍。
”吳三桂道,“鞑子人面獸心,确實可惡。
不過山海關可不是一般的關隘,我們一定能擋住那些鞑子。

  “山海關建造得太久了。
”鄧肯卻道,“城牆太高,而且太直。
可惜鞑子來的太快,來不及在關牆外面建造配套的棱堡。
要不然,這些野蠻人來多少,死多少!

  棱堡什麼的,吳三桂這會兒倒是已經在和鄭家的交往中了對此有了一些了解。
他點點頭道:“的确,要是在前面再有三個尖角,那就更好了。
不過就算沒有這些,山海關也不是短時間能打下來的。
鞑子其實不太會攻城,他們攻城完全就靠圍困,毫無例外。
而山海關卻不是一座能被圍死的城。

  說到這裡,吳三桂又朝着清軍的軍陣望過去,然後道:“今天鞑子還沒有來得及建起高台,所以他們不會發起什麼太大的攻勢,最多不過是試圖将我們在外面挖的那些坑填上。
把我們的木樁子挖掉。

  在清軍到來之前,關甯軍在關城外面挖了不少的坑,還埋下了很多的木樁。
這都是用來阻攔敵軍的盾車靠近的常規招數。
當然,對手也會有相應的破解手段。
總之,一般來說,在大規模的攻擊開始前,他們都會首先摧毀這些障礙的。

  那幾個騎兵跑着喊了幾句,便轉了回去。
接着一整天,清軍都沒有什麼更多的舉動了。
從關城的城牆上可以看到,他們似乎正忙着在周圍的山上伐木,也許是用來建造軍營和盾車之類的東西。
到了下午,從城樓上已經可以看到清軍在挖土堆建高台了。
在城市攻防戰中,守城的一方,因為有高大的城牆和城樓,在視野上有很大的優勢,總是能更容易的發現對手的舉動,而城牆卻阻擋了對手的視線,使得進攻一方難以掌握對手的舉動,這樣一來,在作戰指揮上,守城的一方就能占據更大的優勢。

  為了盡可能的減弱對手的這種優勢,在距離對方的城牆不太遠的地方,堆起高高的土堆,一直堆到超過城牆,甚至超過城樓的高度,以便能有效的觀察對手,也是攻城時常見的手段之一。
到了如今,因為有了大炮,這種高台又有了新的用途,那就是作為炮台使用。
隻要這座高台足夠高,那麼架在上面的大炮就能夠獲得比城牆上的大炮更遠的射程,就能居高臨下的對城上的守軍造成巨大的威脅。

  清軍用了一天的時間,建好了營壘,制造了數以百計的盾車,到了第二天一早,他們就開始了試探性的進攻。
這一次攻擊的目的主要是清理掉關城外面的坑和木樁。
幹這種活的當然都是包衣奴才。
他們扛着裝滿了土的袋子,冒着城上的明軍的火力,一點一點的将地上的坑填平,将那些木樁子拔掉。

  這一天,清軍也第一次見到了他們以前從沒有見到過的一種缺德的武器――地雷。
在山海關外,關甯軍挖出的那些坑,埋下的那些木樁旁邊,模範軍的工兵隊,還埋下了不少的地雷。

  在成功地研制出拉火栓之後,受制于黑.火.藥的爆炸威力不足,導緻要想保證足夠的殺傷力,手雷就必須很重。
因而模範軍的手雷其實還隻在守城之類的居高臨下的時候才好用。
但是地雷卻不用考慮投擲的問題,完全可以做得更重一些。
不過其實模範軍的地雷甚至比他們的手雷還要輕。
那裡面裝的火藥比個大炮仗都多不了多少,爆炸起來,基本上炸不死人,隻能炸掉踩上去的那個腳掌而已。
不過鄭森覺得在這個時代,考慮到當時悲劇的醫療水平。
炸掉一隻或者是半隻腳掌,不僅僅會造成殘疾,更是多半會導緻感染,然後一樣會死。
而且在死掉之前,他們還能不停地慘叫上好些天。
而他們的慘叫,也毫無疑問的會打擊其他人的士氣。

  不過,在這個時代,想要靠這東西來降低敵軍的士氣,效果卻不見得特别好。
伴随着一聲又一聲并不響亮的爆炸,一個又一個的正在填坑或者是在挖木樁的包衣倒在了地上,痛苦的哀嚎了起來。
一開始遠距離的清軍并沒有察覺到問題出在哪裡,隻以為他們被城牆上明軍的箭矢或是火槍擊中了。
不過很快他們并不在乎這些包衣是因為什麼而倒地的,反正,對他們來說,處理方式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他們會射殺任何一個倒下了卻還沒立刻死掉的包衣。

  不過地雷的存在還是明顯的降低了包衣們填坑拆木樁的效率,增加了那些包衣的傷亡。
所以一直在觀察清軍動态的吳三桂覺得,地雷确實是個好東西。
他甚至已經在考慮,要向鄭家再購買一批。

  “這東西,用得好,一點都不比大炮差。
可惜威力小了點,要是能直接把人炸飛,估計能吓傻一大批人。
”吳三桂這樣說。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