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來好消息的是兩個使臣。
早在西征之初,阿保機就派出信使前往日本國和新羅國打探虛實,好為東征渤海國做準備。
這次,日本國和新羅國聽說阿保機西征凱旋,大驚之餘,紛紛派來使臣觐見阿保機,表示願意與契丹友誼地久天長,不僅如此,新羅國還明确表示願意出兵協助契丹攻打渤海國。
這讓阿保機十分高興,但另一方面,他又擔心李存勖會插手。
就在這時,阿保機得到消息,李存勖因為吳國和西蜀遲遲不肯歸附而惱羞成怒,派出大軍進攻西蜀。
也就是說,現在李存勖根本沒有功夫也沒有能力搭理契丹,更别說救援渤海國了。
阿保機欣喜若狂,簡直是天助我也!
他馬上召集各部首領和文武大臣,召開軍事會議,讨論東征渤海國的具體事宜。
但是,軍事會議卻沒有阿保機想象得那麼順利,大家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一言我一語,意見就是統一不起來。
有的十分支持阿保機的決定,說李存勖正忙着對付西蜀,沒法顧及北方,所以現在是攻打渤海國的最佳時間。
要知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應該抓住時機,馬上東征渤海國。
有的卻無條件反對,他們挖出過去幾百年的曆史,拿契丹跟渤海國進行比較,最後得出一個結論: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實力,契丹都遠遠遜色于渤海國,以契丹現在的實力,拿什麼跟渤海國相抗衡?
還是再等上十年二十年吧。
有的基本保持中立,他們不反對攻打渤海國,卻也不支持馬上攻打。
這些人認為契丹剛剛結束西征,人疲馬憊,應該先休養生息一段時間,等到兵強馬壯,再攻打渤海國。
這些人都堅持自己說的最正确,誰都不肯讓步,争論不休。
阿保機郁悶了。
他把大家召集起來開會,可不是聽他們辯論的。
他一開始設想的是等他說完攻打渤海國的提議以後,大家會為他的偉大提議而歡呼雀躍,然後全票通過,同時再提前慶賀他一番,卻沒想到誰都沒有理解他的用苦良心。
這可怎麼辦是好?
打仗講求天時、地利、人和,現在天時和地利都準備好了,沒想到人不但沒和,卻亂作一團。
無奈之下,阿保機隻好帶着滿腔郁悶宣布散會,讓大家回去冷靜冷靜,再好好讨論這個問題。
這天,阿保機帶人到黎谷(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石房子村北的遼祖陵)打獵,想趁機散散心,看看能否靈光一閃,想出能夠說服大家的好主意。
沒想到運氣非常好,打了很多獵物,就和侍衛們一起興高采烈地擡着獵物返回行帳。
突然,阿保機發現行帳上趴着一條一丈多長的怪物,若隐若現。
侍衛們很快也發現了,他們從沒見過這樣的怪物,吓得魂飛魄散。
阿保機小聲囑咐侍衛不要大驚小怪,轉身迅速地拿出箭,彎弓搭箭,隻聽“嗖、嗖”兩聲,那隻怪物就扭曲了幾下,掉在帳前了。
阿保機指着地上的怪物說:“這是一條龍。
”一時間,阿保機黎谷射龍的事情傳播開來,大家都說這是一個好兆頭。
阿保機趁機再次召開軍事大會,并說他想要東征渤海國,主意還沒确定下來,不成想龍卻出現在他面前,而他輕而易舉就把龍殺了,這說明什麼?
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他耶律阿保機這次東征渤海國,必然是大勝利。
契丹族向來信奉薩滿教,相信神靈的存在,如今聽阿保機說得句句在理,大家都覺得黎谷射龍是個吉兆,于是紛紛表示贊同東征渤海國。
阿保機龍顔大悅,意氣風發,馬上調集全國的精銳部隊,又征調了回纥、黨項、沙陀、烏古、敵烈、阻蔔、室韋、奚等部族的精兵強将,保險起見,又組織了一支漢軍,并派出使團給李存勖送禮品,讓他誤以為自己正安享太平日子,可謂是做足了準備。
然後,阿保機就帶着皇後述律平、太子耶律倍和二兒子耶律德光,率領大軍雄赳赳、氣昂昂地日夜兼程趕往渤海國,并在渤海國還沒來得及偵察到契丹動向的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地包圍了渤海國扶餘府。
這一天正好是除夕夜,扶餘府的守城官員和将士正在家裡歡歡喜喜地過除夕,誰也沒有想到契丹大軍會在這時候攻打城池。
得到消息以後,紛紛跑上城樓,想看看是不是有人在開玩笑。
結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城門外黑壓壓的一片全是契丹兵馬,寒風呼嘯,旌旗獵獵,把守城官員和将士吓得屁滾尿流。
其實,扶餘府是渤海國最接近契丹的地方,這裡的守城軍隊也是一等一的精銳之師。
但是,渤海國太平日子過久了,從百姓到國王,從小卒到将軍,早都忘了世上還有打仗這回事,别說居安思危、随時準備戰鬥了,就連戰鬥精神都蕩然無存了。
如今,阿保機帶領着草原上最精銳的大軍,如狼似虎、兇神惡煞地攻打過來,扶餘城的守軍驚慌失措之下,毫無招架之力。
結果,契丹大軍毫無懸念地攻破城門,占領了扶餘城。
之後,阿保機聽從太子耶律倍的建議,放棄征繳糧稅的想法,帶領大軍直取渤海國的首都忽汗城。
扶餘城被包圍的時候,渤海國的國王正在忽汗城跟大臣、後妃們歡度春節,得知契丹攻打扶餘府,這個昏庸無能的皇帝一改平時昏君的本色,馬上召集大臣開會,商量對策,并組織了三萬人馬,讓老相帶領,前去救援扶餘府。
當時,阿保機也派出了一萬人馬作為先鋒部隊,前去攻打忽汗城。
兩軍在半路上狹路相逢,自然誰也看誰不順眼,都恨不得把對方碎屍萬段,立即拉開陣勢,大戰一場。
結果,渤海兵潰敗,落荒而逃。
契丹先鋒部隊當然不肯善罷甘休,馬上休整隊伍,快速前進,很快就來到忽汗城下。
渤海國王當時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前線的好消息,結果好消息沒等到,卻等來契丹軍兵臨城下,頓時吓得魂飛魄散,六神無主。
眼看忽汗城馬上就成了契丹的囊中之物,渤海國王倒冷靜下來了,他還不想死,他想要活命,可想要活命該怎麼做呢?
如今隻有一條路能給他活着的希望――主動投降。
于是,圍城第三天,渤海國王就派人去告訴阿保機:他要投降。
阿保機恩準了他的請求,渤海國王頓時松了一口氣,在第五天,穿着白衣,舉着白旗,牽着白羊,帶領三百多名官員開城投降。
這讓阿保機十分滿意,他真沒想到東征如此順利就圓滿地畫上了句号,現在他隻要充分表現一下他的大國風度和帝王氣度就行了。
于是,他很高興地接待了渤海國王及其大臣,并表示以後渤海王族還可以繼續住在城裡,又下令不準契丹兵馬入城擾民,更不能拿群衆一針一線,隻派了十三個将士進城清點府庫,清繳兵器。
結果,城裡的宮衛親兵們不幹了。
他們本來就不贊成開城投降,更不願意做契丹人的階下囚,如今看到契丹人耀武揚威地入城,得意之色溢于言表,心裡越想越不痛快。
于是,他們私下密謀,神不知鬼不覺地殺死了入城清點的十三名契丹兵将,關閉城門,向城外的契丹大軍正式宣戰。
渤海國王本來就在為自己成了亡國之君而郁悶,一聽宮衛親兵們造反了,而且情緒激昂,一下子轉憂為喜,又想到之前阿保機圍攻幽州兩百日,最後還是無功而返,頓時有了希望,馬上精神抖擻起來,決定做一回賢明聖主,帶着宮衛親兵們孤注一擲,憑借忽汗城堅固的城牆跟契丹對抗到底。
這下阿保機真的怒了,恨不得直接踏平忽汗城,于是他馬上命令大軍不惜一切代價攻城。
忽汗城的守軍與幽州可謂是天壤之别,沒過多久,忽汗城就重新被契丹軍拿下了。
渤海國王發現這個真相的時候,契丹軍已經攻入城中。
聽着外面越來越近的厮殺聲,他吓得魂不附體,終于徹底絕望了,再次舉起了白旗表示投降。
看到這麼快就拿下了忽汗城,阿保機心情大好,也就好風度地赦免了渤海國王及其大臣,但卻無法原諒渤海國王的朝三暮四。
為了出一口氣,他對渤海國王和王妃進行了人格侮辱,把他們的名字改成了自己兩匹坐騎的名字。
(征服渤海國以後,整個東北地區都納入了契丹版圖中。
契丹帝國的疆域涵蓋了長城以北的整個疆域,西至金山(也就是今天的阿爾泰山)以西,北至色楞格河流域,南接長城一線,東南與朝鮮半島相接,東臨東海,東北到外興安嶺和鄂霍次克海。
這個疆域正是後來清王朝的北疆疆域,而現在中國版圖就是在清王朝的版圖基礎上确定下來的。
所以,可以說,現在中國版圖的北方和東北疆域輪廓,是由契丹帝國開拓出來的!
)
東征渤海國勝利以後,耶律阿保機的畢生心願算是告一段落了。
精神一放松下來,他的健康也跟着放松下來,在班師回朝的路上,走到扶餘時,忽然病倒了,還沒來得及交代後事就駕鶴西去了。
這下麻煩了,阿保機沒留下遺囑,那該由誰來繼承皇位呢?
朝中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吱聲。
按理說,阿保機生前曾經立了長子耶律倍為皇太子,還封他為人皇王,這已經是明确表示要讓耶律倍繼承皇位。
但對于封建制度思想還不完善的契丹人來說,他們根深蒂固的世選“賢者”的思想還在蠢蠢欲動,所以根本沒有幾個人信服“皇太子”的封号,形勢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這時候,一個女人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她先懷着崇敬之心歌頌了一番阿保機的高尚品質和豐功偉績,然後深切地表達了對阿保機的緬懷之情,最後表示皇子年幼,主少必會導緻國疑,所以暫時由自己臨朝稱制代行皇權。
在衆人驚訝與錯愕的目光裡,她面不改色地接過了朝政大權,心安理得地做起了“皇帝代理人”。
這個女人不是别人,正是阿保機的老婆、契丹帝國的皇後述律平。
述律平的老爸是回纥人,老媽則是阿保機的姑姑。
按照氏族傳統,耶律家和述律家是通婚的兩個部落,雙方都應該在對方的部落裡尋找結婚對象。
所以,在述律平十四歲時,按照傳統嫁給了大自己六歲的表哥耶律阿保機。
述律平不像漢族女兒一樣柔柔弱弱,相反,她是個狠角色,不僅眼光犀利、手段毒辣,而且精于騎射,經驗豐富,具有卓越的政治和軍事才能,是耶律阿保機建國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左膀右臂。
再加上契丹不像中原王朝一樣限制女性參政,所以她的能力和實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是契丹人眼中與耶律阿保機不相上下的神一般的存在。
她跟阿保機一共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就是太子耶律倍,二兒子是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德光,小兒子叫做李胡。
在這三個兒子裡,她最喜歡的就是二兒子耶律德光。
因為耶律德光雖然文采稍遜,但跟她一樣精于騎射,武略出衆,擁有一顆強大的軍事頭腦,這才是她心目中草原帝王的最完美形象。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耶律德光的老婆是她的女兒質古與弟弟室魯所生的孩子,也就是她的外孫女兼内侄女蕭溫,所以,耶律德光繼承皇位,會是對蕭家最大的保護。
而大兒子耶律倍,是個徹徹底底的漢文化狂熱分子,敬仰孔子和儒家學說,不喜歡打打殺殺,張口閉口都是儒家的仁義道德。
有次,阿保機跟耶律倍讨論中國的傳統文化到底是佛教還是儒教,耶律倍不假思索地回答“儒教”。
在他的影響下,阿保機登基以後,也在契丹建立了孔廟,并經常讓耶律倍主持祭孔儀式。
相對于騎馬射箭,耶律倍更愛博覽群書,研究陰陽、醫藥、音律、繪畫等,完全是一個博通經史的儒者。
這令述律平十分反感。
所以,雖然她明知道丈夫是想讓一個寬厚仁慈、具有儒者風範的皇帝指點後世江山,但還是無法控制内心的不滿,在心裡默默地給大兒子打了個差評。
至于小兒子耶律李胡,這時候才十六歲,真的太年幼,再加上他才能平庸,性情殘暴,根本不是當皇帝的料,自然就被排除在皇位候選人之外了。
述律平是個聰明人,她知道就算自己百分百挺二兒子耶律德光,也無法阻止那些阿保機和漢文化的虔誠追随者力挺阿保機選中的繼承人耶律倍。
而且,就算按照“賢者居之”來裁定,這兩個兒子各有千秋,估計也會難分高下。
那怎麼辦呢?
述律平決定先下手為強,開始不遺餘力地鏟除她認為可能影響她決定皇位繼承人的大臣們。
這天,述律平把那些被她在心裡默默地打了問号的大臣們召集起來,然後問道:“你們思念先帝嗎?
”
這些大臣都是阿保機的忠實追随者,對阿保機的忠心日月可鑒,而且阿保機對他們恩重如山,他們怎麼會不思念呢?
現在被述律平這一問,這些人激動之情難以抑制,便不由自主地向述律平表達了對于先帝迫切的思念之情。
述律平聽了,半天不說話。
許久,才說:“你們既然這麼思念先帝,就去見他吧。
”然後,就下令把這些大臣統統送進祖陵陪葬了。
殺了一個潛在反對者,還有千千萬萬個潛在反對者。
述律平知道那些對阿保機赤膽忠心的人,很可能表面上對她心悅誠服,暗地裡密謀奪權,擁立耶律倍繼承皇位。
所以,一旦當她覺得哪個人可疑的時候,她就随随便便找件事,讓那個人“替她傳話先帝”,在阿保機的牌位前将他殺掉。
這天,漢官趙思溫不知道哪裡得罪了述律平,述律平也以同樣的方法讓他去侍奉先帝。
趙思溫雖然是武官,卻不是個直腸子的莽夫,他馬上站出來,當着滿朝文武大臣,問述律平:“先帝親近的人,誰也沒法跟太後相提并論,太後為什麼不以身殉葬呢?
讓我們這些臣子去侍奉先帝,怎麼比得上太後讓先帝如意呢?
”